本报巴黎7月21日电 (记者李钊)7月20日,国际艾滋病大会在意大利罗马闭幕。为期4天的会议汇集了世界各国的艾滋病专家、学者及医护人员大约6000人。这次会议为全球艾滋病防治工作开启了一些新的途径,但要真正有效控制艾滋病,还需要更多时间和资金投入,全球艾滋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。
出席会议的法国病毒学家、2008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弗朗索瓦·巴雷-希努西说,科学界希望正在研究的艾滋病疗法能够获得成效,找到一种方法让病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疗程后,体内的病毒会处于“休眠”状态,从而使病情发展得到控制或缓解。科学家们说,这是目前艾滋病治疗研究方面最可行的路子,是一个必须全球通力合作的科研项目,但人类距离这一目标还有很长距离,因为这项计划的全球战略要到明年夏天才能启动。
尽管本届艾滋病大会的一些信息非常鼓舞人心,给艾滋病高发地区以及病患者带来了希望。但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前执行主任彼得·皮奥特认为,虽然从这次大会提交的科学报告来看,“我们有充分的理由乐观,祝贺科学取得的进步”,但也不能高兴过头,要谨防第二天一觉醒来,又出现令人瞠目结舌的情况。
大会指出,目前全世界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已激增到3300多万人,其中只有大约660万人能享受到药物治疗,而大部分病人依然得不到治疗,其中包括1500万亟须救治者。由此可见,全球抗艾滋病依然任重道远。国际艾滋病学会现任主席卡塔比拉认为,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扩大提供医疗的能力。巴雷-希努西建议,各国应集中资金和采取措施,在凡有可能的地方,尽量向病人提供有效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药物。人类战胜艾滋病的道路还很漫长,现在必须将科学方法付诸行动,包括寻找资金、扩大艾滋病普查范围、指导病人接受治疗。